吉隆坡(英語、馬來語:Kuala Lumpur)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及最大的城市,Kuala是指「河口」,Lumpur是指「淤泥」,合在一起即為「泥濘的河口」,是鵝麥河(Gombak River)與巴生河(Klang River)的交匯處,最早最早以前是一個產錫的聚落。
雙子星塔


我和Viriya對於怎麼玩吉隆坡也沒什麼想法,所以決定活在當下,隨興一點想去哪就去哪,於是第一天造訪完黑風洞(註)後,就為了一頓晚餐不惜跑到不近的IKEA的緣故...就只是當下的一個念頭,說去就去。
戰神室建陀
(註) 遊記參閱 [馬來西亞] 吉隆坡郊外的黑風洞 2013.11.27>


飽餐一頓後,誰知天空不作美竟開始飄起雨來了...

總覺得來吉隆坡不看雙子星塔就好像沒來過一樣,所以我們決定要去一趟市中心(KLCC,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雙子星塔(Petronas Twin Towers)曾經也是世界最高的建築,在2003年後頭銜就被台北101拿走了。
我看起來很疲累
下著小雨的夜晚,為了要取得雙子星大樓的夜景圖,只好先不管雨水,奮不顧身地躺在地上就是為了想拍一張好照片,沒想到...還是差強人意。
拼命三郎 (手機攝)
對了...

在吉隆坡甚至馬來西亞不難發現以下這個標誌,寫著一個數字1旁邊還有馬來西亞字樣與國旗(唸作One Malaysia in English;Satu Malaysia in Malay),是馬來西亞首相上任時所提出的政治理念:在這個國家,不同種族人民的地位和權益是公正平等的,彼此之間能夠同沾惠益,團結一致。同時他也呼籲內閣、政府部門及公務員們以促進種族和諧與國家團結,並提升工作效率為目標。

隔天,也就是Viriya要回新加坡面對工作的日子,所以還是要把握一下時間到處去晃晃。後來,我們決定到國家清真寺看看,馬來西亞的清真寺跟土耳其的有什麼不一樣。

國家清真寺(馬來語:Masjid Negara)是1965年完工的,可容納一萬五千人聚禮,有73公尺高的宣禮塔及十六角星形屋頂,分別象徵關閉及打開的傘,暗指馬來西亞的天氣。
吉隆坡 國家清真寺
以白色為建築的底
天藍色的十六角星型屋頂
不同地區的清真寺,其外觀都有它不同的特色,但唯一我覺得(我參觀過的)清真寺都有個特色,那就是參禮大廳看起來不是非常雄偉不然就是富麗堂皇,伊斯蘭教徒都好有錢(大誤。
清真寺內(無法入內)
馬來西亞天氣炎熱,大多遊客們通常會穿著短褲,但如果參觀國家清真寺,若身穿短褲的話,會被視為衣衫不整,所以在門口就必須穿上一件紫色的袍子才可進入。
幹嘛怕出名XD
離開清真寺後,不小心遊晃到了茨廠街(馬來語:Jalan Petaling),也就是吉隆坡的唐人街。八零年代時,茨廠街是各類店鋪、妓院、賭館的集中地,雖然現在改為販售各類商品的購物街,但還是可以感覺得出那一股混雜。
茨廠街
茨廠街內
到馬來西亞當然也不能錯過熱帶水果,像山竹與紅毛丹這些被台灣禁止進口(註)的水果,都已經好幾年沒有吃過了,而且紅毛丹的記憶甚至依稀只在水果罐頭裡。
山竹、龍眼及紅毛丹
(註) 東南亞為果實蠅之疫區,為防止果實蠅,2013年11月1日已禁止山竹、紅毛丹等其他9種水果進口。

逛完也差不多要送Viriya到巴士站回新加坡了,雖然不能再逗陣迄淘覺得有點可惜,但是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只好期待下一次的見面!

剩下的午後,又是我獨自一人的閒晃時間...
獨立廣場 蘇丹阿都沙末大廈
吉隆坡城市畫廊(Kuala Lumpur City Gallery)位於蘇丹阿都沙末大廈的斜對面,有個「❤KL」在門口旁。城市畫廊內除了介紹吉隆坡的歷史外,還有一個吉隆坡微觀模型,特別的是,隨著放映室內影片的播放,模型的燈光也隨著變化,是個免收門票的好去處。
吉隆坡城市畫廊 KL City Gallery
城市微觀模型
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在十八世紀末原是「大巴剎」或「中央巴剎」,是賣魚、肉、蔬菜及日常所需用品的大型菜市場,於1986年正式改名為藝術坊,並販售手工藝品。內部裝潢相當有特色,並有不同風格的市集,蠻值得一逛的。

中央藝術坊 Central Market
中央藝術坊旁的商店街


占美清真寺(馬來語:Masjid Jamek)位於巴生河和鵝麥河匯流的地方,1909年落成啟用,是吉隆坡最古老的清真寺。但似乎不開放參觀,因為鮮少看見遊客在裡面走動,而且我猜想內部裝潢應該不如國家清真寺般的華麗。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可惜…晚上卻又下起了大雨!


最後一天的班機是傍晚五點五十分,所以趁著早上還有一些時間,刻意跑去吉隆坡附近的吉膽島(註),去看一下漁村生活及保存完整的高腳屋。
吉膽島 漁村景觀
(註) 遊記參閱 <[馬來西亞] 吉膽島一日遊 2013.11.29>


在這裡分享一下到吉隆坡廉價航空機場(LCCT, Low Cost Carrier Terminal)搭AirAsia回台灣的經驗。LCCT是廉價航空的基地,以AirAsia為最大宗,其他也有Tigerair與Cebu Pacific等廉價航空公司。
機場上一整排的AirAsia
或許旅人們對於前往LCCT的方式並不陌生,在KL Sentral大廳就能找到KLIA transit的購票櫃檯,從KL Sentral搭快速列車到Salak Tinggi站,再由接駁車接送至LCCT。
KL Sentral大廳 KLIA transit購票櫃檯
但我喜歡不按牌理,總喜歡找一些比較偏門的事情來做。我發現Viriya搭車回新加坡的轉運站-Terminal Bersepadu Selatan(TBS)可以搭巴士到LCCT。在這個巴士轉運站可以買到大馬其它城市、吉隆坡機場甚至是新加坡的車票,相當便利。
購票大廳
我搭到LCCT機場的巴士公司是Jetbus,Jetbus的自動售票機擺在車站大廳的某一明顯處,只要輸入旅客的姓名及護照號碼即可選購。一張單程票RM8,比KLIA transit的車票便宜一些。
Jetbus自動售票機
Jetbus車票
要下樓到出境大廳等待巴士前,在電扶梯口有個人會檢查你的車票及護照,而不是搭車前,這倒是蠻特別的。
離境大廳的入口
在等待巴士的時候,心裡一直很擔心它到底會不會準時抵達,這攸關我是不是來得及到機場check in,但還好它沒誤點太久。到LCCT機場的車程也差不多是一個小時左右,我都還沒熟睡就到了。
載我的車來了
來到了廉價機場的離境航廈,機場是簡陋了些,但還是有很多簡單的餐廳與商店可以滿足我小小的需求,最棒的是還有免費的wifi,其實並不像某V說得那麼差。
廉價機場內(手機攝)
最令我感到新(ㄧㄚˋ)鮮(ㄧˋ)的是,我以為會有接駁車到登機口來載旅客們上飛機,但事實上,出了登機口,我跟著前面的旅客走過一台又一台的飛機,大概有幾百多公尺遠的距離才走到了我要搭的班機,也算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回台灣的AirAsia X班機

就這樣,我結束了八十三天一路從英國玩回台灣的壯遊,雖然有些許的不捨,但應該要學會知足,帶著滿滿的歡笑與回憶準備飛回那美麗的福爾摩沙。
最後一天 從吉隆坡飛桃園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斯布魯克(德語:Innsbruck)位於奧地利西部因河(River Inn)流經的山谷間,是蒂羅爾(Tirol)州的首府。Innsbruck可以拆成Inn-與-bruck,Inn-代表的是因河,-bruck是德語「橋(brücke)的意思,合起來就成了「跨越因河的橋」,也就是因斯布魯克名字的由來。
因河(River Inn)與阿爾卑斯山脈


一大早從德國的慕尼黑搭ÖBB的EuroCity(EC)列車又回到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到因斯布魯克前,已經聽朋友說因斯布魯克剛下完大雪,所以懷著滿心期待要去玩雪。
從德國慕尼黑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剛剛到因斯布魯克時才九點多,因為是星期天,所以街上都沒什麼人,與要接待我的沙發主Chris碰面後,我把背包丟在Chris車的後車廂,就自己去摸索這個小鎮了。
因斯布魯克車站外
到因斯布魯克之前,在德國柏林認識的友人Laura就跟我說了一些可以做的事。例如,去老街看黃金屋頂、搭山頂纜車,如果很不幸的天氣不好再去斯華洛斯奇(SWAROVSKI)水晶博物館看看。

於是我決定先去搭Nordkette纜車,從山下搭纜車到山頂的費用不便宜,如果從第一站高度560公尺的Congress Innsbruck搭到最高有2256公尺的Hafelekar站,來回票價要28.5歐(台幣約1140元),對於斤斤計較的背包客來說,實在是有點貴。
Nordkette cableways路線
第一站:Congress Innsbruck站
後來選擇搭纜車到高度860公尺的Hungerburg站,來回票價就便宜很多(7.1歐),但就無法直達白皚皚的Hafelekarspitze山頂。
Congress Innsbruck站內與纜車
車廂外的因河風景
Hungerburg站外可以看見的風景也已經夠漂亮了。往前望去可俯瞰山谷中的因斯布魯克,往後望去則是一片雪白的山景,實在是嘆為觀止!雖然不是第一次看過雪景,但在兩千多公尺且如此大面積的雪景,我倒是第一次。
Hungerburg站出口
Hungerburg站前的觀景台
山谷中的市景

如果不想花錢搭纜車到山頂,也可以走纜車下的登山步道上去(往Seegrube站的方向),但其實那不是有階梯的登山步道,而是一條track。又加上下過雪的關係,整條track是濕滑無比,又加上坡度有點斜,對沒有登山鞋與登山杖的我來說不是很安全,所以沒有真的走到Seegrube站,不過沿路倒是有遇見一些專業登山客來健行。
寫著往Seegrube的路牌
登山步道
 登山客與狗

接下來把風景拉回市區...

黃金屋頂(德語:Goldenes Dachl)也是因斯布魯克的地標之一,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於1500年所建,是2657塊鍍金銅瓦裝飾而成,也是舊城區中心廣場的三層陽台,作為皇家包廂,皇帝可以坐在陽台,觀賞下面廣場的比賽
黃金屋頂
團體的遊客們都聚集在屋頂前,有導遊正在為他們說故事,而散客們則是坐在廣場旁的露天咖啡桌,邊喝咖啡邊沉浸在這美好的時刻。
黃金屋頂與前廣場
另外,城市塔樓(Stadtturm Innsbruck)是一定要大力推薦的地方,它被夾在黃金屋頂前方的房屋中,我喜歡這個景點的原因絕對不是櫃檯小姐(看我年輕)算我學生票,而是它本身真的很值得一爬。
城市塔樓模型
握著學生票感覺也變年輕了
爬上高樓放眼望去,因斯布魯克的城景與阿爾卑斯山脈都盡入眼簾,那般的景色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多放幾張照片,讓照片自己去說話吧!)






因斯布魯克是個小城鎮,在市區裡可用步行的方式就可以漫遊因斯布魯克,不需要搭乘任何交通工具,除非你是要去遠一點的施華洛世奇水晶博物館(SWAROVSKI Crystal World),那就必須搭乘接駁車。
凱旋門(Triumphpforte) 
當然你也可以購買Innsbruck卡,包含免費參觀市區博物館、施華洛世奇博物館、搭乘市內輕軌、租腳踏車等優惠,24小時要31歐元;48小時要39歐;72小時要45歐。要不要選購,就看個人的玩法及預算了。
輕軌與馬車 
坐在廣場上放空,心裡想著:才揮別德國慕尼黑飄著陰雨,氣溫只有零下三度的冷冽,迎接我的是剛下過雪,卻陽光普照、氣溫宜人的因斯布魯克。我是何等幸運才遇得見眼前美景!
因河旁的廣場
街上畫畫賣藝的畫家

最後,因為與沙發主Chris(註)約好晚上七點要在火車站見面,所以就這樣結束在因斯布魯克的旅程,不過也挺滿足的,一整天不管走到哪裡都是賞心悅目的好景色。


Chris帶我前往他在Hall in Tirol的家
當初會將因斯布魯克納入行程是因為某期商周的「董事長嬉遊記」介紹過這邊,寫得很吸引我,所以才把這個城市列入清單。

沒想到這一趟的實地之旅,能帶給我那麼多的感動,心中只有兩個字:「值得!」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馬力諾(義大利語: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是除了教廷(Vatican)外,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另一個國家,官方語言也是義大利語。國土面積只有61平方公里,排名比太平洋的小國-吐瓦魯(Tuvalu)前面(註),是全世界第五小的國家。

(註) 全世界前五小國為:教廷(Vatican)、摩納哥(Monaco)、諾魯(Nauru)、吐瓦魯(Tuvalu)、聖馬力諾(San Marino)
聖馬力諾(Second Tower)


要到這個小山國,要先搭義大利國鐵TRENITALIARimini車站,再轉巴士到提塔諾山(Mount Titano)上的聖馬力諾(市)。
Rimini車站
在那之前,我離開威尼斯,從Venezia Mestre站搭火車到Bologna Centrale站轉車,再到Rimini車站,全程約四個多小時,車票是17.6歐。
威尼斯轉波隆納到Rimini
走出火車站後,可以到車站外左側的旅遊中心裡購買去聖馬力諾的巴士車票,也順便拿英文地圖。車票也可以到乘車處之後再跟小攤位買也行,價錢是一樣的,來回車票總共是9歐。
到聖馬力諾的來回車票

要到提塔諾山(Mount Titano)的聖馬力諾,搭乘BONELL巴士應該是對遊客最便捷的直達車,而且巴士乘車處就在火車站附近,走路不會很遠。

去聖馬力諾的BONELL 巴士
根據旅遊中心的車班表,周一至周日(含例假日)早上八點十分開始,每75分鐘會有一班車開往聖馬力諾(詳細的車班表可以參考下圖)。
2013-2014往來車班表
原本就是陰陰的天氣,隨著巴士一路上山,霧水也越來越濃厚。有薄霧繚繞的山嵐很美沒錯,但如果雲霧過大,伸手不見五指那就不好玩了!
經過山下的Piazza Grande
這個國家的由來是有個叫馬力諾(Marinus)的石匠當初為了宣傳基督教而受到羅馬帝國的迫害後逃到了提塔諾山(Mount Titano),繼續向異教徒宣教,並禁食祈禱,替人們消災解厄,後來被奉為聖人。隨著人口漸增,此地從修道院逐漸變成獨立的城邦,直到十三世紀左右宣布獨立。
聖馬力諾的街道
剛到聖馬力諾時,揹著一個大背包,沒有地方可以寄放,但Wikitravel也有說,整個舊城區沒有行李寄放處,剛好肚子也有點餓了,就找了一間餐廳吃點東西,順便厚臉皮的問餐廳給不給寄放背包,還好老闆娘人很好讓我寄放(當然值錢的東西最好還是放在身上)。
吃個點心順便用免費提供的Wifi
聖馬力諾整個舊城區及提塔諾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街道及山景真的是美的無話可說,但是街道上實在有點無趣,除了餐廳外,商店很多都是賣高級精品包,反而擺在櫥窗裡的小騎士還可愛些,不管了,還是認真的逛逛這古城吧!
Public Palace
聖彼得教堂 Church of Saint Peter
包在雲霧中的山城
櫥窗裡的小騎士
聖馬力諾上有三座塔,分別是First Tower、Second Tower及Third Tower。前兩座與其說是塔,倒不如說是可攻可守的軍事堡壘,而第三座才是塔。如果想參觀堡壘的話,可以向前兩座任何一座購買票券,分紅卡(票價4.5歐)與黃卡(票價3歐),紅卡可以參觀三座中的兩座(First Tower及Second Tower);黃卡只能參觀三座中的一座(First Tower或Second Tower)。
兩個堡壘的門票(Red Card)與簡介
First Tower自西元1253年就矗立在山上,也被稱作Rocca Maggiore(首要堡壘)或是Prima Arx(第一座堡壘)。聖馬力諾的第一批居民即是將First Tower作為根據地向周圍發展。
First Tower of San Marino
登高望遠
登上First Tower最高的塔頂
從First Tower遠眺Second及Third Tower
Second Tower,又被稱作Cesta,位於提塔諾山的最高點(海拔756公尺),是聖馬力諾第二座軍事堡壘,目前是為盔甲、槍劍、長戟等兵器的博物館。
Second Tower of San Marino
館藏 長戟 Pole weapons
館藏 盔甲 Armours
從Second Tower遠眺First Tower
至於Third Tower,因為從Second Tower要走到Third Tower(註)要走登山步道走一段路,雖然抱著既然來了就要去的念頭,但是深怕這一趟來回超過了餐廳關門的時間,我的背包就要被關在餐廳裡了!

(註) Wikitravel上有寫說Third Tower沒有入口,所以不能參觀。
在Second Tower遠眺Third Tower
喔!對了,除了參觀堡壘,還有另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寄明信片!(註)

但因為是假日的關係,郵局沒開,只好將紀念品店買的明信片(當然還有郵票),寫完直接投寄在這白色的郵筒裡,希望能夠順利到達收信人手中!

(註) 另外,Wikitravel談到,若想留作紀念的話,遊客中心提供在護照上貼貼紙並蓋上官方戳記的服務,這樣要5歐。
寄明信片
最後因時候不早及天氣不佳(天空開始飄起小雨),又沒有投宿在山上,所以也差不多該是時候搭車下山到Rimini找預計投宿的旅館了。
民兵部隊(la Milizia)的士兵
若要住宿的話,聖馬力諾境內沒有什麼便宜的旅館可以選擇,有一間便宜的青年旅館(Hostel San Marino),但對我來說交通不是那麼的便利,所以我退而選在Rimini市區找住的地方。Rimini不是一個大城市,所以住宿的選擇不是很多,也沒有找到便宜的青年旅館,最後找了一間價錢還能接受的旅館(Hotel Niagara),離火車站還算近。
Hotel Niagara
雖然這樣的一間小小的單人套房一晚要價23歐,但是有附早餐吃到飽,這也是一般的青年旅館沒有的,還不錯!
標準單人套房
離開聖馬力諾與Rimini(義大利東部),下一站要前往義大利西部的佛羅倫斯與比薩。
義大利東部到西部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瑞士的首都不是蘇黎世?

伯恩(英語:Berne;德語:Bern)是瑞士的首都,但僅次於蘇黎世(Zürich)與日內瓦(Geneva)是第三大城。這個城市不在我原本的路線清單上,但我在蘇黎世的沙發主跟我說伯恩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城市,所以很推薦我去。
伯恩舊城區

又加上我從蘇黎世到日內瓦的票是open ticket,只要當天能抵達日內瓦,中間不管怎麼跳都行,於是我就將行程做了一點小改變,決定先從蘇黎世搭車到伯恩玩一下再轉車到日內瓦。蘇黎世離伯恩不遠,搭直達火車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
從蘇黎世到伯恩
伯恩的火車站也有行李的置物櫃,一次可放24小時,不過要投CHF7,與其他歐洲的火車站相比,是比較昂貴一些。離開火車站前,要記得再向站內的旅遊資訊中心要一份免費地圖就可以出發去漫遊市區了。
蘇黎世到伯恩的火車
為什麼說它是熊都呢?伯恩的市徽上有一隻熊,熊也是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有個傳說是當時這城鎮的建立者出外狩獵時,最先獵到一隻強壯的熊,因此這城就被命名為「伯恩」,也是德語「熊」的意思。如果你像我一樣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那麼「熊公園」一定不能錯過。
伯恩市徽
怎麼到熊公園呢?一走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很大的波浪型玻璃遮雨板,然後左轉直走到底過橋就會看到熊公園了,這樣說好像很籠統,那麼就繼續看下去。


波浪遮雨板
左轉Spitalgasse(街名)之後,一路上可以看到好幾個在路中央的噴泉,每個噴泉上的雕像都不一樣,名字也都不一樣。
Spitalgasse上的Bagpiper噴泉
走著走著會看見一座塔樓,是監獄塔樓(德語:Käfigturm),也是第一個十字路口(Spitalgasse與Bärenplatz交會),往左有荷蘭塔(Holländerturm),往右是聯邦會議廳(Bundeshaus)前的聯邦廣場(Bundesplatz)。
Bärenplatz右邊的聯邦會議廳
隨意地往聯邦會議廳的方向走去,很碰巧地看到兩個人在路邊下著一盤偌大的西洋棋,我就站旁邊觀棋了一下子,但兩個人站在那一動也不動,縝密思考著下一步,牽一髮而動全身。
Bärenplatz上下西洋棋
每次到一個地方,最喜歡在已經知道目標或方向的前提下,在附近四處亂晃。在聯邦廣場上四處亂晃,看能不能發現什麼新鮮事或是美麗的景色。
聯邦會議廳(Bundeshaus)
聯邦廣場(Bundesplatz)
再回到原本的街口,往Marketgasse的方向再繼續前進,會經過伯恩城的地標-鐘樓(Zytglogge),它是一座中世紀的塔樓,建於十三世紀,曾經是防衛塔、監獄、鐘樓,也是市民的生活中心。
鐘樓
伯恩的舊城區內,房屋保留著原汁原味,樸實的牆壁顏色,排列與風格的也相當整齊一致。另外,整個舊城區(半島)被Aare河圍繞,無論在Nydeggbrücke橋上或橋下,望著Aare河旁的景色真的會讓人忘了時間。
伯恩的街道
Aare河旁的景色

熊公園(德語:BärenPark)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是一大片園地裡豢養了一批熊,園區是Aare河旁的一塊坡地,裡面大概有三、四隻棕熊。
熊公園的樣貌
除了看熊之外,熊公園裡當然也有一間紀念品店,裡面賣的是與熊或瑞士相關的紀念品,不妨可以到裡面逛逛。
熊公園的Q版熊雕像
熊公園裡面的棕熊明星
近拍棕熊
看完棕熊後,可以到附近的玫瑰園(Rosengarten),玫瑰園的地勢較高,是一個遠眺整個伯恩市景的好地方。玫瑰園上有塊綠地,綠地旁邊種著玫瑰花,如果能在旁邊的餐廳喝上一杯咖啡,我想會是一個愜意的選擇。
玫瑰園
至於我,背著要繼續趕到日內瓦的包袱,就沒有在玫瑰園久留,只匆匆地拍了一些遠眺市區的照片。
從玫瑰園遠眺舊城區
伯恩的舊城區早在西元1983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為世界遺產,整個城市保留著相當原始的樣貌,景色真的非常漂亮且宜人,真的會讓人想要多待一下。
有紅葉襯托的舊城區

最後來介紹一下Confiserie Sprüngli巧克力,這個品牌是我在蘇黎式的沙發主介紹給我的,他說:「大家都說這個是瑞士最好的巧克力品牌。」

始於西元1836年蘇黎世的一間甜點店, 直至1845年開了一間名叫David Sprüngli & Fils的巧克力店,後來因為股東意見上的分歧,1892年開始分為「Confiserie Sprüngli」與「Lindt & Sprüngli」,而後者就是現在很有名的Lindt(瑞士蓮)。
在伯恩火車站的店面
我後來買了2013限定版70%的巧克力片,一個包裝裡是兩片裝,價格是CHF6.8。熱愛巧克力的旅人可以順道來看看,就算不買,看著商店裡琳瑯滿目的商品也可以望梅止渴。
巧克力產品

沒辦法在這邊待久一點真的好可惜啊,下次有機會再來瑞士的話一定會再回來這裡!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要離開馬六甲的這一天,Allan載著大家到馬六甲的巴士總站(Melaka Sentral),它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還好有認識的朋友,不然靠自己的話應該要搭計程車吧。
馬六甲巴士總站
巴士總站裡有一些攤販,還有很多賣票的窗口,像個轉運站,你可以在這裡買到往南或往北到各城市的車票,相當方便。有朋友的好處還有一點,當你還沒問車票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跟當地人問起價錢來了。
選個窗口買車票

和我一起搭車前往吉隆坡的是Viriya。有去過吉隆坡的她對吉隆坡也不是很熟(她本人說),但兩個人一起玩總是有個伴。
馬六甲到吉隆坡
之前就有朋友告訴我去吉隆坡可以去一個叫「黑風洞」的地方,Viriya也非常有興趣,所以一抵達旅館安置行囊之後,就直奔去黑風洞。

黑風洞(Batu Caves)是一座石灰岩洞穴也是吉隆坡印度教的聖地,供奉著戰神「室建陀」(梵語:स्कन्द,Skanda)。室建陀是印度教主神濕婆(梵文:शिव,Śiva)與雪山神女(梵語:पार्वती ,Pārvatī)之子。每到大寶森節(註)(英文:Thaipusam)就會擠滿成千上萬的信徒與遊客。

(註) 大寶森節是每年泰米爾曆的「泰月(第十個月)」滿月之日舉行,通常在一二月之間,慶祝神祇室建陀的生日,也是吉隆坡的國定假日。


研究路線之後,到吉隆坡市區的KL Sentral車站(KTM Komuter)Batu Caves-Port Klang線往北到最末站,約三十分鐘左右可以抵達。去程車票半價RM(馬來西亞令吉)1,回程車票原價RM2。
吉隆坡大眾運輸系統
車票

一出車站站口就可以看見不遠處有一尊臉看起來像猴子,作勢要將心臟挖出來的綠色大佛像,但印度教的神明眾多,我也不知道祂是哪一位。

再往前走去,就會看到一尊比剛剛綠色大佛還要高聳的金色大佛,而這尊金色大佛就是戰神「室建陀」。
戰神室建陀
黑風洞位於金色大佛的後方,但要上去必須先征服272層的階梯,但對於眼前這樣的挑戰,我不放在眼裡,比起之前在歐洲挑戰過的大教堂或高塔,還不足讓我懼怕。
觀光客都要這樣來一張
戰神像與階梯
爬上那兩百多層的階梯,Viriya已氣喘吁吁了,一路上她還要防著那些猴子們,深怕猴子會來突襲,那些猴崽子也真的會搶遊客的飲料或食物,所以來這裡盡量不要讓牠們有突襲你的機會。

這也讓我想起麻坡TANJUNG的猴子們...(離題) 
抱小孩的猴媽媽
其實要爬這個階梯之前,我看到一處告示寫著不得穿短褲入內,但好像沒人在擋,穿短褲進去的大有人在,畢竟熱帶國家穿短褲到處走還是比較舒服,但我們都是穿長褲啦。
入洞前
進入洞穴,迎面而來的是一股陰涼,瞬間覺得外頭的暑氣全失。因為是個石灰岩洞穴,所以洞內很多鐘乳石,如果有水滴在你的身上也不要覺得太奇怪。
洞內景色
洞內除了小印度廟堂及印度教神像外,沒有什麼太特殊的地方,不過抬頭往上望去,整個石灰岩洞倒是蠻壯觀的。
洞內的印度廟
壯觀的山洞景色
繞完一圈,默默地將心中那張表單上的黑風洞打了一個勾,表示到此一遊後,心滿意足的決定要回市區了。

走出洞口下樓梯時,發現右邊有一處入口,走進去是另一個洞穴,好多遊客坐在椅子上等下一梯的洞穴導覽,可惜...比起洞穴導覽,我感到興趣的是遊客戴的礦工帽,只想戴一下拍張照過個乾癮。


回程的火車廂比較新,四處張望之下發現了禁止的項目裡有一個禁止「Indecent Behavior (不入流的行為)」,是繼新加坡捷運上禁止「榴槤」後,讓我會心一笑的標誌。這個在回教國家應該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沒辦法,我是個台灣俗!
車廂內禁止標誌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標題下得很吸引人,但事實上我必須說:沙發衝浪不是這麼容易的!人生中第一次嘗試沙發衝浪,就是在歐(亞)洲旅行八十幾天的時候。剛開始對於沙發衝浪充滿著期待,幻想著整趟旅行如果都能夠靠沙發衝浪,一邊省住宿費,一邊又可以認識新朋友,不知道該有多好!
圖片取自網路

沒錯,我在做夢!還是一場美夢!


Couchsurfing.org
我2010年得知沙發衝浪這個想法時,我就很想嘗試,卻又不敢踏出第一步,不過還是加入了沙發衝浪的網站(Couchsurfing.org),只是一直都沒有去使用它。於是,在決定要去歐(亞)旅遊順便沙發衝浪時,就開始認真地研究這個網站的用法。

剛開始不太懂怎麼用的我,只在個人資料(profile)寫了一些簡單的資料,之後參考別人的寫法之後才越寫越多的(不是copy喔!)。而且剛開始我在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問,但有沙發衝浪經驗的朋友說我太早問了,想想要是你是沙發主,你也很難預料你一兩個月後的那幾天會不會有空或在家吧?所以他說最好是前二到三個禮拜開始問會比較適當(當然有可能會有一兩個月前就回覆你的也說不一定,我就有這個例子)。


本來想要出發前,先把要去的地方都找到沙發,但實在是太難了,剛開始找到幾個之後就決定要邊玩邊找了。這一趟下來,藉由沙發衝浪問到的沙發有:倫敦*2、柏林*4、維也納*3、因斯布魯克*1、蘇黎世*2、里昂*4、巴塞隆納*3及伊斯坦堡*3天,但其實對於新手來說,除了原有的朋友收留我以外,這樣的沙發衝浪經驗已經算是不錯了。而且以上都沒有什麼不愉快的經驗,但每個沙發主的個性都不同,如果沙發主有訂下規則的話請務必尊重及遵守。


以下就分享一下這次沙發衝浪的經驗:


倫敦沙發衝浪的初體驗

龍哥是我第一個沙發主,他收留了我兩天,最後還請我吃了一頓飯,真的很感激他。當時龍哥家還有另外一個美國來的沙發客,那個美國的沙發客態度不是很好,在龍哥那住了很長一陣子,很多事都要麻煩龍哥,例如要龍哥打電話給她、借電腦(連我電腦都借給她過)…等等。沙發衝浪只是借住別人的家,不是把別人家當成旅館,切記!
左:龍哥;右:我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0/20130915-17.html

後記(膽小勿入)

原來那美國的沙發客並非善類,她利用了沙發主平日不住在家的這點,偷打了另一副鑰匙還冒充房東,將原本沙發主的房間租給另外兩個加拿大的女生。後來,龍哥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那個美國沙發客所為,實在令人震驚!(所以說要收留沙發客,還是要有一點警覺性。)



柏林緊急沙發求助的收留
柏林的沙發是我在柏林的緊急沙發板上po文找到的,剛開始我的沙發主Leopold說只能留我兩天,後來因為他又有空了,所以我又繼續留了下來。我是他第一個收留的台灣人,他說他還沒吃過真的中式料理,於是我心血來潮跑去中國超市買了米粉回他家做炒米粉吃,雖然做得不是很好,但也算是一種心意及國民外交啦。
Host (中:Leopold)與surfers(左:Dave;右:我)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0/20130930-1004.html



維也納新手沙發主的第一批客人
Karin她收留了我三天,也是因為我們po文在沙發衝浪的緊急需求板上,我這個新手託了美國旅伴的福,也一起被收留了。因為Karin她剛加入CS,很想要收留沙發客,但又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後來是因為我的旅伴Mike他有Pioneer的勳章,所以Karin就選擇了我們。很幸運住到Karin家,她把Geocaching這個遊戲介紹給我,讓我又長了一智!
我與Karin最後合照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0/20131004-07_13.html


朋友轉介的因斯布魯克沙發
因斯布魯克的沙發主Chris是德國認識的友人Laura介紹給我的。但因為我只有打算在因斯布魯克逗留一天,所以只在他那邊逗留一夜。Chris人親切又好聊,晚餐和早餐都幫我準備的好好的,隔天要離開前,他帶我去隔壁的小鎮(Hall in Tirol)參觀了一下,還買了一個紀念幣送我,真的很謝謝他。
Chris與我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0/20131013-14.html


蘇黎世順利得到的沙發

蘇黎世的沙發主Anselmo是個心理諮詢師,他人相當的好,也非常的正面。在他家住的兩天晚上都與他一起準備晚餐,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他自己也去過很多地方旅行,不管是在蘇黎世的旅行還是其他地方的旅行,都能給我一些建議,還送我瑞士的巧克力讓我路上可以吃,很窩心!
Anselmo與我的合照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1/20131014-16.html



里昂一個月前就問到的沙發
里昂的沙發主Ludovic見面就問我會不會法文?我還在想說他可能對講英文不太行,但他的英文我還能理解,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他室友不會說英文。我跟他室友溝通要透過google翻譯才行,而且有時候他跟他室友聊天聊得太忘我,聽不懂得我很常會被晾在一邊就是了。
Ludovic的室友Rodrique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1/20131017-21.html



有緣的巴塞隆納沙發
在巴塞隆納的沙發主Edu,在我還在諾魯時,拜託我幫他一個小忙,事後他說如果有到巴塞隆納的話,歡迎到他家找他。巴塞隆納本來不在我的計畫裡,但一路上遇到的旅人都說巴塞隆納這個城市必去,所以受不了刺激的我只好在行程裡離他最近的馬賽轉去了巴塞隆納。但要去之前馬上就寫信給了Edu,他也很快地就答應了我。
我與Edu的合照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2/20131023-26.html



熱情好客的伊斯坦堡沙發
在伊斯坦堡的沙發主Arda非常地好客,因為我的到來,不吃甜食的他也準備了很多巧克力棒要給我,冰箱也補了很多貨,要我當自己家。因為有個當地人可以請教,所以我都會問他一些有關伊斯蘭教的問題,讓我長了很多知識。最後還結識Arda的好朋友們,實在是一次很難忘的沙發衝浪經驗。
Arda與其他朋友大合照
原文出處: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3/12/20131112-15.html



有時候與沙發主聊天,我會問他們為什麼當初會想收留我?但沒有一個準則,都看沙發主的個性,有人會很看重個人資料;有人看到你上傳的照片就想收留你;有的人是因為你來自台灣,他還沒收留過台灣人;有的人只是因為他剛好有空而已。It really depends....


給新手們一些建議:


1. 對新手而言,沒有認證(Verification)或是別人的推薦(Reference),也不是個金髮碧眼美女,那就要好好寫你的個人資料(Profile)。Profile這種東西不用把家人有誰都寫出來,不要寫簡單,寫得越有自己的個人風格越好。我曾經有個沙發主告訴我,如果我可以把我帶帽子的大頭照換掉,可能會更好一些,所以放一張五官清晰而且是本人的大頭照有時候很重要。

2. 發送沙發需求(Request)時,3P (Polite, Precise, Personalize)原則,

首先Polite,除了問好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寫上對方的名字,不要只有一句Hi或Hello。我曾經很誠懇地寫Request的內容,只因為我開頭只寫了hi,對方把我訓了一頓後還說:「你連我名字都沒寫,太令我失望了!」
第二Precise,內容除了誠懇外,還要告訴沙發主(Host)較完整的資料,例如:自身的習慣?大概什麼時間會到?交通工具是什麼?甚至連絡的方式(手機? Skype? Viber?),這樣省去很多一來一往時間,也方便別人回覆你。
第三Personalize,針對不同的人寫不同的內容,例如,為什麼沙發主要留宿你的原因,或是有什麼共同點(興趣),引起沙發主的興趣。當然,你可以有你的「罐頭訊息」,但記得要做一下修改,總不能人家住A地,而你要到B地,還問人家給不給住吧?對了,如果你會講沙發主的語言,不妨用該語言寫Request可能會增加成功的機率喔,我是沒試過,但說不一定這招在法國很管用!

3. 除了住宿以外,可以從自己的國家帶一些小東西(磁鐵或小吊飾之類的)送沙發主,或是買食物或水果時,也可以多買一些與沙發主一起分享。當然,若要下廚與大家分享就更好了。人家的沙發本來就不應該無條件讓你住,但你可以做一點點小事讓主人覺得開心或值得才不會有那種佔便宜的感覺。


4. 還有一些是其他沙發客給我的建議:

(1) 如果你在大城市找沙發的話,本來就很難。因為除了你以外,還有很多人也想要到這些大城市玩,所以在大城市找沙發可能要一次發好幾個Requests給很多沙發主(我有個沙發客朋友是那種一個晚上可以發個一、二十封的神人);小城市說不一定會簡單一些。
(2) 還有,不一定要找那些很多朋友或是reference的人,因為你想找他,別人也想找他,所以就會很競爭。這時候可以把選單往下拉,找找那些剛加入CS而且沒有朋友或是reference不多的人,或許因為他們剛加入,對收留沙發客這件事會躍躍欲試。

5. 除了沙發衝浪CS外,你也可以加入BeWelcome.orghospitabilityclub.org這兩個性質相似的網站去找找(有一些沙發主覺得CS商業化了之後就轉到另外那兩個網站去囉)。


6. 最後,如果以上還是都找不到的話,上網訂一間便宜的hostel吧,沒什麼好逗留的!在旅途中能遇見就是緣份,遇不見也是天注定,不用去強求的!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以上的建議,但還是獻給未來想用沙發衝浪去認識世界的人。
請享用!Bon Appétit!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伊斯坦堡被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 Strait)一分為二,與歐洲大陸相連的部分稱歐洲區(Europe side),另一側則稱為亞洲區(Asia side)。伊斯坦堡的沙發是一邊玩一邊找的,位於伊斯坦堡的亞洲區(Umraniye區),距離伊斯坦堡的歷史城區(Fatih)有一段距離,每天必須花上兩個小時多的時間在來回的交通上。
伊斯坦堡沙發主家的客房
伊斯坦堡的分區圖(from Wikipedia)

Arda是我伊斯坦堡的沙發主,好客的他第一天就準備平時他不吃的東西要給我,例如零食及碳酸飲料等。他不是一個很傳統的伊斯蘭教徒,他甚至除去了身分證上的宗教信仰,他說他不想要還沒出生就被決定信仰伊斯蘭教,但他說這樣是有點危險的,在伊斯蘭教的世界,若你有一天發生了事情,大家若發現你不是教徒,可能就不會幫你了!

我還問他有關伊斯蘭教吉清真寺的一些問題,例如清真寺旁的宣禮塔(英文:minaret;土耳其文:minare)的數目與功用是什麼?他說:「數目真的沒什麼意義,至於功用,古時候的人會爬上宣禮塔上呼叫大家該禱告了,現在則改為用大聲公播放喚拜曲(英文:Adhan;土耳其文:ezan)。」另外他還說:「現在每天會到清真寺向阿拉祈禱五次的人可能不到百分之十,會每天祈禱五次的可能也是少數了。」
藍色清真寺


某個晚上,我先回到了家,過沒多久有人按了門鈴,我以為是Arda回家了去應門,結果是隔壁鄰居的小孩,給了我一盤很奇妙的食物,然後調頭就跑,我想他萬萬沒想到應門的會是個亞洲人吧!

Arda回家後,我問他那盤奇妙的食物是什麼?他說這叫Ashure (土耳其語:Aşure),是相當傳統的土耳其食物(又稱Noah's Pudding),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才會有人做,通常是做來給鄰居或是親朋好友分享的。他叫我一定要嚐嚐這個東西!內容物有水果或果乾、堅果及穀類,口感吃起來像八寶粥,但味道雖不像,但也蠻好吃的。
Ashure (土耳其語:Aşure)
Arda也叫我別客氣,冰箱裡或是桌上擺的食物都可以拿來吃,所以我每天早上起床都可以準備一些還不錯的早餐吃。他也教我怎麼用義大利人的方式吃吐司,用橄欖油加點烏醋混合,用吐司沾著吃,他說這就是義式吃法。
活力早餐

伊斯坦堡是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人口比歐洲最擁擠的倫敦還要多,最痛苦的莫過於要從歐洲區搭車回到位於亞洲區的Arda家。偏偏我每次回Arda家都選在交通擁塞的尖峰時刻(約晚上七、八點),必須要搭上沙丁魚罐頭般的公車回家。第一天是最痛苦的,因為除了要擠公車外,還揹了二十公斤重的大背包,但卻甘之如飴。

我大可以花個二十里拉(Lira)在Taskim廣場附近找間便宜的hostel就好,但我每天花兩個小時多來回歐亞洲區,車資也要十二里拉,就是為體會一般遊客所看不到的,想要知道真正的伊斯坦堡是長得怎樣。

如果你選擇了離市區近的hostel,你就不能與當地人一起擠公車、在車上也不能幫其他人傳交通卡給前面的人逼、遇不到熱心的土耳其人幫你指路、錯過一個老奶奶善良的微笑與招呼。
搭公車回Arda家的擁擠程度

最後一個晚上,遇到Arda的朋友來家裡作客,他們原本是同一間公司的同事,但之後跳到了不同公司,卻一直會固定時間相聚。Arda的朋友們也像他一樣,沒有那麼地保守,所以很快的就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親切與熱情。
(左至右)Ömer、Zeynep、Arda與我
因為他們都有在英語國家工作或是念書的經驗,所以英文講得很好,還問我說:「土耳其人的英文不是那麼好,所以你在土耳其遊玩有遇到什麼困難嗎?」,但說實在的是沒碰到什麼大礙,因為土耳其人基本上都蠻和善的。拍完合照後,接著Arda就拿著我的相機對著大家開始亂拍了,拍了一連串大家的照片,那天晚上真的玩開了。
Zeynep與我配合Arda亂拍的鬼臉照
因為時間不早了,Ömer就離開了,Zeynep後來住了下來,因為我們一起聊天喝了一點威士忌,Arda不讓她開車回家,所以她就留了下來。Zeynep一直叫我到伊斯坦堡找工作,她說她不知道我能力如何,但如果我能力好的話,在伊斯坦堡工作待遇真的很不錯。真謝謝她那麼的熱情的邀請我到伊斯坦堡找工作,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去(笑

真的很開心能夠認識他們,希望還是能有機會回到伊斯坦堡找他們!下次見!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巴塞隆納是個很突然的決定,原因是一路上遇到的旅人們問我接下來還會去哪?很多人都為我清單中沒有巴塞隆納而感到訝異。一直到了瑞士的日內瓦,同一房的室友甚至認為巴塞隆納是全歐洲最美的城市,而且他說我之後若是從南法的馬賽過去不會太遠,於是我開始很認真的思考到底是去還是不去?

此時,突然想到之前曾幫了一位巴塞隆納人一個小忙,他說如果我有機會到巴塞隆納的話,可以隨時跟他聯繫。於是我馬上寄了一封信問我能不能假拜訪之名,行沙發衝浪之實?說話算話的他答應之後,我就立刻訂了交通票從馬賽到巴塞隆納的交通票。
他們家的客房

Edu是一位愛好旅遊的背包客,去過的國家可能不計其數。曾到中國念書,娶了一位中國的美嬌娘Wendy,而且他也說得一口好中文。過去當背包客時有一些想法,現在想要針對背包客設計一些產品,所以算是個新銳的設計師。

萬國轉接頭是他設計的第一個產品,他認為背包客在不同國家旅遊時一定會碰到轉接頭的問題,所以設計了一款四合一轉接頭,上面還有兩個USB的插座,預定售價是18歐元。

當時還沒正式販售,但我把這個產品放在臉書上請朋友給意見時,背包客朋友們認為最主要的缺點是太貴或體積有點大,然後我再把這些意見反映給Edu。他說預定的售價是可以改的,是給販售的通路參考用的,所以不一定會是18歐元。

某次午飯後,我又給他看我出國前買的轉接頭,他也覺得轉接頭上有另一個插座的設計也很不錯,我們雙方這樣一來一往的就討論了好多事情,真的希望他這背包客系列產品能夠大賣。
我帶的萬國轉接頭(上);Edu設計的萬國轉接頭(下)

Edu也帶我去西班牙餐廳,要介紹西班牙菜Tapas給我。Tapas其實不是指單一道菜名,Tapas是指好幾道小菜一起變為一桌菜,在西班牙算是很經典的吃法。它可以是小香腸、炸物點心、麵包與燻生肉或是鐵板炒青椒的搭配。不只擺著好看,最重要的是好吃!
西班牙餐廳
Tapas 西班牙菜
我通常白天都會出去遊玩,幾乎要到下午或傍晚才回到Edu家,回家後我會問他一些有趣或我想知道的事。例如: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是一個對足球相當熱衷的國家,巴塞隆納也有一支隊伍叫FC Barcelona,某天逛街時無意見看見一場足球賽的價目表,最便宜的票要375歐元,折合台幣要一萬五百多元耶,嚇死人的貴!原來是巴塞隆納隊(FC Barcelona)對上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的世紀之戰,但這麼貴我還是無法接受!

後來問Edu巴塞隆納人是不是真的很有錢?(註)所以可以負擔一張超過375歐的門票,但他說這實在是太貴了,一般人若是常到球場看足球的人會申辦會員,繳了會費以後就可以一年進場觀看幾次或是以折扣價進場,但關於一場這麼貴的足球賽連他都不知道。
足球賽價錢表
(註)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Catalonia)自治區的經濟好(有錢),每年為西班牙貢獻五分之一的產值,巴塞隆納正是加泰隆尼亞的首府。近年西班牙的經濟衰退,加泰隆尼亞一直有意爭取獨立。


最後一個晚上要準備晚餐吃時,他說:「家裡有吊床,如果你想要的話,你可以躺在吊床上邊吃東西邊看電影。」所以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地煮了義大利麵躺在吊床上面看「007天降危機(Skyfall)」,超級愜意的一個晚上!
舒適的吊床與晚餐

這幾天下來收穫很多,除了從他身上得知他自己的故事外,也明瞭很多關於巴塞隆納這個城市的故事。幸好Edu願意收留我,因為有他才讓這麼突如其來的巴塞隆納行變得那麼有趣。希望下次能在巴塞隆納或台灣見!
最後與Edu的合照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金聖母聖殿(Million Gold Mary Temple)位於屏東萬巒的萬金村,是全台灣最古老的教堂,開教於西元1861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二年的歷史,也是屏東縣三級古蹟,建築風格屬於西班牙古堡式建築。
萬金聖母聖殿



會知道萬金教堂是因為在高鐵上看了11月份的《TLIFE》,裡面介紹了萬金教堂的聖母遶境遊行活動,再加上回南部後,廣播一直在強打萬金聖誕季的活動,所以一直興致勃勃的想去瞧瞧。但我對聖誕季並不是那麼地感興趣,真正吸引我的是每年十二月的第二個禮拜日會舉行的「聖母遶境遊行」。當西方信仰碰上東方生活時,不知道會碰撞出什麼有趣的火花?
2013萬金聖誕季系列活動
怎麼到萬金教堂?Google大神表示:「若從高雄出發的話,可以先搭南下火車到屏東火車站(區間票價台幣$31),走出屏東火車站之後再走到逢甲路轉搭往「佳佐」方向的8235屏東客運(票價台幣$72)到萬金教堂,到萬金教堂站前會經過三十三站,時間共一小時十八分。」

本來想搭乘大眾運輸,但後來還是自行開車前往萬巒,不知道8235號客運的班次多不多,不過在萬金村時是真的有看到那台客運開進村裡,Google應該還是蠻可信的。
搭乘大眾運輸到萬金教堂之路線圖
火車轉乘客運
大武山下的萬金村是一個很特色的村落,不知是不是天主教在此地宣教已久,官方資料說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是天主教徒,連要進社區前的牌樓也有一尊聖母雕像在此迎接。
進入社區前的牌樓
萬金教堂不是現代鋼筋水泥的建築,當時是以碎石、石灰、黑糖、蜂蜜、木棉及火磚等物混合所建造,相當堅硬地屹立至今。西元1892年製的聖堂大鐘也是從西班牙遠渡重洋而來。
萬金教堂外觀
萬金教堂以「無染原罪聖母」為教堂主保,西元1984年受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高雄教會,萬金莊聖母無染原罪大堂為「宗座聖殿」。
教堂內廳
教堂正面「萬金聖母聖殿」的大字上有「奉旨」兩個小字,為清朝同治皇帝所頒詔,若有清兵經過都必須下馬行禮。
萬金聖母聖殿上的「奉旨」二字
來到這裡為的就是下午一點三十分開始的聖母遶境遊行。遊行前,有儀隊的進場表演、小朋友的玫瑰舞及棍子舞表演。小朋友一邊表演的時候,也一邊唱著詩歌,特別的是台語傳唱的詩歌,很有台灣味。
儀隊進場表演
出發前的表演
小朋友的表演
出發前,外頭的鞭炮聲已震耳欲聾,再加上鑼鼓喧天的隊伍,就像一般台灣廟宇廟會時一般的熱鬧,但神轎上的卻是天主教的聖母,讓人有錯置的感覺,但兩者卻又結合地相當融洽,非常的巧妙。
聖母出發巡視了
因為不是教徒的關係,所以我沒有參與整趟的遊行,但我也在教堂附近的小巷繞了一下,除了賣東西的攤販外,也有蠻多住家因此(堂慶)在自家門前也換上了一些裝飾。在牆壁上也有聖母的畫像,正如先前所提,在這個村子裡可以發現很多與教會相關的事物。若來到此地,不妨找找看這些有趣的小地方。
住家門前應景的裝飾
牆壁上聖母的壁畫
在歐洲旅遊時,參觀了很多建築雄偉及不同風格的教堂,當中有八百五十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科隆主座教堂(Kölner Dom)及前衛的巴塞隆納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等,萬金聖母聖殿是這個教堂雖然不是那麼地壯觀,但文化上卻融合了台灣的鄉土文化,相當地難得,無疑是台灣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



最後,因為開車的關係,Google Map選了一條最直接不迂迴的路讓我走,於是我就經過了萬巒的豬腳街,想說「萬巒豬腳」也是萬巒相當有名的特產,所以順便外帶了一隻四百塊的豬腳回家為晚餐加菜。
萬巒豬腳店
萬巒豬腳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膽島(Palau Ketam),位於吉隆坡外不遠處的小島,Ketam是馬來文「螃蟹」的意思,所以也有螃蟹島(Crab Island)的稱號。當初會想去這個島,純粹只是旅館給的地鐵圖有將這個地方特別標示出來,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吉膽島 漁村景觀

上網做了一下功課後(註),覺得看起來還不錯,就決定要去晃晃!但前一天晚上問旅館櫃檯一些交通資訊時,櫃檯人員還問我去那裡要做什麼?他覺得那邊很無聊。我笑笑地回他:「我只想看看不同於城市的地方而已。」


但為了趕傍晚五點五十的班機回台灣,所以我一大早六點多起床,走出旅館時天都還沒亮。要到吉膽島,要先到吉隆坡市區的KL Sentral車站(KTM Komuter)Batu Caves-Port Klang前往Port Klang站搭船,中間有十七站,約莫一個小時半就能抵達(六點三十九到八點),單程車票RM(馬來西亞令吉)4.3。
吉隆坡市區與市郊大眾交通圖
火車票
出火車站後右轉跨過鐵軌,找一棟藍色的鐵皮屋頂建築物(火車站售票人員這麼對我說),你會看見一個寫「JETI(註) PENUMPANG PULAU KETAM 往吉膽碼頭」的標誌,往標誌後方的入口進去,就是要前往吉膽島的碼頭。

(註) jeti是碼頭的意思
是一個不算起眼的入口
原本認為越早出發越好,結果八點初到碼頭時,才發現第一班船是八點九(註),所以還要等一陣子才有船
船班時刻表
(註) 八點九並非八點九分,「九」是指「時鐘指針指到九」,所以八點九是八點四十五分的意思。是新馬的華人常用的表示方法。

碼頭的快艇概分兩種,一種是有冷氣的公司船,單程票價是RM7,有固定的發船時間但通常會等到滿載才發船;另外一種是私人的小快艇,單程票價是RM10,沒有時刻表可以參考,但會比較準時發船。
(左) 黃色船頂的船是私人快艇 (右) 紅白相間的快艇是公司船
去程搭得是私人的快艇,雖然船票貴了一點,但比較早出發也比較準時(八點半),開船後二十分鐘會抵達吉膽島。私人的快艇沒有冷氣,還好早上太陽不大,而且吹著快艇加速時所帶來的涼風,非常地舒服。
私人快艇
坐私人快艇有乘風破浪的快感
一靠近吉膽島,遠遠地就會看見岸邊有一排高腳屋。居民沿著海岸築屋,而地形以沼澤地為主,所以還保留了相當多的高腳屋。許多人的家中都有自己的船,我猜當地居民很多都是以捕魚維生的吧。
近港口的高腳屋
在碼頭附近的沼澤地上還可以看到許多招潮蟹或是彈塗魚在活動,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招潮蟹的緣故,所以才被叫作螃蟹島?
吉膽島碼頭
沼澤上的招潮蟹
一走出吉膽島的碼頭,會看見一些租腳踏車的店,租一輛腳踏車是RM5,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租一輛來騎騎,但島上的道路不是很寬敞,騎腳踏車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速度。
腳踏車出租
Bicycle, 5 Ringgit!」租車店的老闆對著我喊

但我其實沒有打算租,沒太多時間的我想要隨興地在碼頭附近漫步,體驗這個漁村的生活步調。
不同顏色的高腳住屋
「鈴鈴鈴!」

腳踏車警鈴聲此起彼落,村民都騎著腳踏車或電動摩托車出門到到附近的商店買東西或吃早餐,但因為島上的道路較狹窄,所以腳踏車一來一往的時候都會用鈴聲來告訴其他人他要經過了。
漁村生活的一貌
在「第一條橋」上時,剛好遇見剛捕魚回來的漁船,漁船在自家前停靠後,漁民將魚獲及漁網收起,魚獲可能就會被送到大街叫賣或是餐廳去了吧。島上居民講閩南話也讓我覺得很親切,雖然腔調我不是很懂就是了。
豐收的漁船
正在收成的漁民
主要的大街上聚集了許多的海鮮餐廳、茶室與攤販,與漁村的其他角落比算是熱鬧,但還好這天是禮拜五,也不是例假日,還不至於擠得水洩不通。
吉膽島的大街
本地螃蟹
海鮮餐廳
本來想點些海鮮或蚵煎來吃,但因為一個人吃海鮮實在不划算而且也沒看見蚵煎,所以走進旁邊的茶室點了一碗熟悉的咖哩叻沙(curry laksa)再加上一杯茶(teh),在新馬算是非常普遍的食物,挺沒新意的。
咖哩叻沙與一杯茶
因為下午的班機,我也不敢逗留太久,回程剛好搭上十點四十五的公司船,票價比較便宜只有RM7,是有冷氣的室內船,坐在裡面吹冷氣聽台語歌,但卻少了一些乘風破浪的感覺。

公司船

台語歌 -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
吉膽島給我的感覺好像台灣的小琉球(註)一樣,坐船都只要一下子就能到達,可以選擇住一晚,也可以只在島上一日遊,相當適合一群朋友或家人一起去遊玩並大啖海鮮。或許你會覺得沒有藍色大海相襯不夠漂亮,但簡樸的漁村生活絕對是它的特色賣點。

(註) 延伸閱讀<[屏東] 小琉球一日遊>


後記

在網路上找到了一篇相關文章-<◎98.11.23 田調採訪記事>。內文提及文內提及(民國98年)吉膽島上有約兩百位金門人居住,應該是當初日本人登陸金門,所以舉家移居到馬來西亞的。也因此找到了一部紀錄片《落番》,片中內容敘述當初金門人是如何遷移到南洋(馬來西亞)的。

說不一定島上居民說的閩南話就是金門腔也說不一定。






Will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